闵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读书www.idush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春晓的爸爸张志强此时正在工厂分配的宿舍里轻手轻脚地将前几天就买好的新书包和两套新衣服装到袋子里。

宿舍里还有一个老李刚下了中班这会正在熟睡中,他不想弄出一点声响来。

几年来和老李共用一个宿舍,工人阶级与生俱来的豪爽和义气让他们早已成为了朋友,这几个月来老李的身体查出有些问题,医生叮嘱他多休息,但老李还是如常的坚持上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春晓爸爸理解老李身上的担子。

尽管春晓的爸爸做到了极致的轻微,或许是灯光的炙亮,又或许其他,老李还是从浅浅地睡梦中醒了。看见春晓的爸爸张志强在收拾东西,轻声地说:“孩子今天来了啊,”

春晓爸爸转过身,望着后面因有些年头从白色变灰色的帐子床铺说:“你醒了,还是把你吵醒了,是啊,孩子今天来了,给买了新书包和衣服,递过去。”

老李说:“没事,我也刚睡下不久,今天是中班,还有的时间睡觉,孩子来了好,到底城里的教学质量好。你这么早就送过去,回头还要赶回来上早班。”

春晓的爸爸答到:”是的,今天我上早班,原本想向主任请个假陪孩子一起去学校的,想想没请,现在厂里管理越来越严了,请个假要扣不少钱。”

老李惆怅的答道:“可不是,上周家里孩子半夜高烧,送医院陪了一天才退烧,请了一天假扣了50块钱,真的不敢请。现在怎么管理那么严了。”

春晓爸爸说:“听说是换了个新领导,好多管理都比之前严格多了,哎,谁家能没什么事呢,硪,时间了不早了,我先走了,你再睡会。”

“你快去吧,骑慢点。”老李忙说

很快消失在蒙蒙晨曦中的春晓爸爸,虽说和老李住在同一个宿舍几年了,可他们真正在一起聊天的时间却并不多。

春晓爸爸所在的县城大型国有企业,近万名员工,分工极细,犹如人的五脏六腑下分布着各条血管通达全身各个角落,有的班组一到两个人,多的不到十个人,能在一个班组的也为常不多。

春晓爸爸和老李便不在一个班组,却同时上着三班倒的班。

实行早中晚三班制来回倒在□□十年代的大型国营工厂是太正常不过的作息时间。有市场有销路在还是计划经济占主导的市场行情下,国有企业的量产便是最大的优势。

没在一个班组的春晓爸爸和老李没能凑到一个节奏点的三班倒,常常是老李上中班时,春晓的爸爸上早班。春晓爸爸上夜班时,老李上中班,他回来了,他睡觉了,他上班了,他起床了,这几年了愣是没在同一个节奏上。

当然若想方设法去调换到一个上班点也未为不可,但他们除了嘴上说说遗憾,心里却早已默认了这样的相处方式,更是谁都没有刻意的去申请或协商。

因为比起两个人在一起的聊天,拥有一人在宿舍的自由感对于已经成家立业,肩上挑着重重担子的成年男人来说,更为重要。

就比如现在,春晓爸爸走了,老李悄悄的起床将家中土地里收获的一袋胡萝卜拿出来捆好,好一会拿给市场上卖菜的批发给他们卖。

而每周好不容易盼来的休息天,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大节日。